介紹馬賽克森林與打造校園蔬菜地景
---讓中年級學生在打造蔬菜地景的行動中,以自然的方式和藝術對話---
繼馬賽克森林和種子球製作後,我們實際進入學校菜園來打造蔬菜地景
秋末之際,由於東北季風的影響,幾個禮拜以來連日陰雨綿綿,尤其是首當其衝的東北角海岸,雨勢更為明顯,讓我們好幾次擔憂野柳國小最後一堂壓軸課程是否可以如期進行,因為這對中年級學生在延續上一堂課程的學習體驗而言,有相當的意義價值。所幸在課程的前一天,雨勢有減緩的趨勢,加上校長的支持和余組長的幫忙,最後決定讓老師在放學前告知學生隔天要準備雨衣雨鞋。
由於上一次種子球製作的時間有限,只完成了菠菜種子和部分的小麥種子,為了讓施種課程進行的更順利豐富,決定在十點半上課前,趕工製作更多不同種子的種子球,除了一直以來都有協助幫忙的蘇珊那之外,這次又多了一位我來自德國的朋友 麥可,剛好來台灣度假,也被網羅來當國際志公,趁這個機會感受一下野柳國小的魅力,體驗在地風情。
好在有麥可和蘇珊納的幫忙,讓我們在距離上課前不到一小時的時間內,完成大波斯菊、茼蒿和青江菜等將近140顆種子球,讓小朋友有更多不同的種子球來發揮。
課堂一開始先讓學生討論各組馬賽克森林的設計概念,以幫助接下來的介紹,接著分別讓各組上台說明其設計想法,讓原本有些抽象的設計稿有了更具體化的詮釋,第一組的設計為一條龍的造型,第二組是一座秘密花園,第三組是花花世界,第四組是夢想綠建築,第五組是一隻狗,第六組則是一個人在菜園裡的床上躺著。每一組的解釋都饒富意趣,像第六組在描述一人躺在菜園裡的時候,底下就有同學回答道:「好舒服喔!」。由於菜園腹地有限,所以我們決定讓各年級推舉出一件代表作施種。同樣地,小朋友們所青睞的作品常常出乎我們意料之外,最後在公共表決後,三年級決定採用秘密花園,四年級則決定採用夢想綠建築。
再來是菜園施作步驟說明,並介紹種子長大後的植物樣貌圖片
接下來就是令人期待的菜園實作,由於上課前余組長跟我們提過,昨天有收到學生家長反應這樣對學生會不會太辛苦,所以我們並不要求所有學生都進菜園,只由帶雨鞋並準備好的學生負責施種,其他學生則在旁協助,一同參與。只是後來四年級的導師告訴我們,家長反對的關係,四年級只會有六位學生參與施種,其他學生則留在教室,我們心中雖然有疑惑,同時對於留在教室的學生感到萬分的可惜,但還是尊重老師的意見。
休息片刻,同時回教室整裝過後,學生們陸陸續續來到,我們先讓有穿雨鞋的學生跟著靈芝老師到菜園清理場地,與學生們一起在泥土上建構出圖形並示範施作。約十五分鐘後,感謝天公作媒,應該也是被小朋友的活力給感染到,雨停了!三年級在施作的部分也是由六位同學負責,其他同學則從旁協助觀察,提供設計稿意見以及傳遞種子球。泥濘的土地和濕潤的海風,原本令人失望的天氣,似乎創造了另一種氛圍,因為這些自然的力量,帶動原本就赤子童心的小孩子們更加活潑自在,一旁觀看的學生興奮地指揮,場中央的學生有時也會不甘示弱地表示指揮的人一起來施作,圍觀的學生搶著要幫忙拿種子球,一面很惋惜沒有在場中央,不過因為菜園不大,也無法一次容納太多學生在裡面,還有學生直嚷著:「好好玩喔!」。後來,還可以聽見市場裡的叫賣聲,原來是小朋友忙著推銷自己手上的蔬菜種子,此起彼落的喊著:「誰要買菠菜?」、「還有茼蒿嗎?」、「青江菜沒了!」,熱鬧非凡!
到菜園時,先帶領施作的學生清理菜園,並實地示範施作
三年級學生忙著推銷自己手上的蔬菜種子球,此起彼落的喊著,宛如傳統市場裡的叫賣聲
學生依設計圖施種著和入不同種子的種子球,包括前兩周,也就是上一堂課所製作的菠菜種子球,很多種子球都發芽了呢!
四年級來的學生只有六位,加上他們這塊地較為泥濘,踩來踩去之後,鞋子容易陷進去,四年級導師很擔心,於是把學生都叫出場。最後由靈芝老師負責中間部分的施種,旁邊再由學生幫忙,雖然人數少,無法像三年級那樣一同參與,分工合作,但這六位學生非常認真努力的幫忙周老師一起完成作品,導師從旁協助。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兩位四年級男同學一直工作到最後,即使午餐時間到了,他們兩人還是不急不緩的將最後一包培養土倒完,撒種在菜園裡。另外一個令大家印象深刻的是,一位個頭小、體重輕的四年級女生,雙腳陷在土裡拔不出來,最後由靈芝老師過去抱住她,幫忙將鞋子拔出來,這對她而言會是一個特別的經驗,畢竟現場有六位成人,其中包括三位學校老師,這反而是一個安全學習的機會。
靈芝老師負責中間部分的施種,旁邊再由學生幫忙
這六位學生非常認真努力的幫忙周老師完成作品,老師從旁協助
靈芝老師與一直幫忙到最後的兩位男同學
在大家協力合作下,共同打造校園蔬菜地景